Sunday, January 31, 2010

補遺-2009年12月

這是一個多月前回台前寫的:

1.
為什麼每次都是人在英國的時候轉錄文章到板上呢?
或許只是在實踐自己定下的雙重生活而已;
轉錄的文章讓自己彷彿經歷這些在台灣的事件和討論,也或許這個版本來就只屬於台灣。

也可能因為如此,在這忙碌而豐富得很的幾個月,反而沒有甚麼慾望po文。
是不是自己所謂的雙重生活,已經變成平行的兩種生活?

2.
這兩個多月來的生活讓我親身體驗到,反正就去作就是,沒有甚麼不可能的。
要去跨過舒適圈,就知道自己真的可以。

簡單的說,開始收個案作我的主要研究部分。
從計畫,收集所有研究需要的工具,建立流程和平台,募集受試者,
到實際開始施測,處理一切細節和隨時冒出的狀況與困難,
雖然之後還有更多挑戰(受試者不夠,資料清理和分析)
三個月之前我很難想像自己真的開始作這所有事情了。

指導教授讓我完全不用擔心錢的事情,一起工作的研究助理效率和動機極高
還有一群可以讓我問問題支援我的advisors,
在這裡作研究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。
雖然同時run兩個研究計畫真的很可怕,但是這種沒有後顧之憂的感覺讓人很有衝勁。

每個個案要做8-9小時的各類測驗、訪談、腦造影,
(只參加其中一個的最少也需要兩小時)
訪談家長、訪談個案、作神經心理測驗、收集檢體都需要自己來,
只有腦造影會有radiographer幫忙操作。
第一次用英文問完三個小時的自閉症診斷訪談後,我終於知道自己可以用英文作這些事情
那一種肯定自己的感覺非常讓人滿足。

我也知道,只要想作,想得夠清楚,就下去作。
去年參加林以正老師的高等社心之後,就知道這是自己想做的一塊。
劍橋這邊沒有人作沒關係,反正我想清楚了就直接寫信去Harvard問願不願意合作,
五月去美國開會順便衝過去討論,對方也是好人,興趣一拍即合,
接下來幾個月,想idea學寫程式,從一開始會怕到現在至少知道自己在做甚麼,
然後真的開始收個案作自己想做的測驗,
我終於比較可以體會到當時宋醫師跟我說要有perseverance的原因是甚麼:
他太清楚我了,要有突破就是得沉下心去磨,
對我來說這不是以前像是報一個seminar那樣的埋進去幾個禮拜而已,
是幾個月、幾年下去磨的工夫,我欠缺的工夫。

博士班第二年,開始有踏實作研究的感覺。

3.
逐漸浮現,自己的研究關注主軸果然還是和自我的生命脫不了干係,
雖然以前就一直覺得應是如此,但發現在自己身上也是這樣的時候,很奇妙。
自閉症/亞斯柏格,社交,自我概念,性/別,歧視與刻板印象......

人生真的很有趣啊...

4.
十月,出版社找我寫一本新書的導讀。
自己很愛的一本書,就更難寫。
要動筆的時候已經回英國生活了一個多月,一切都在起步,又是滿是英文的生活。
剛開始幾乎無法動筆,寫不順中文,要帶感性的部分更是。
完稿給C看的時候問我是不是分不同時間寫的,果然是最瞭解我的人啊,
那一個禮拜的第一兩天從中段的介紹和論理寫起,整個是純理性的思維,
前段和終段,終究要等到把自己在網路上浸淫回台灣之後幾天,才有辦法下筆。

困難但覺得是自己應該作的事情。難以名之的奇特道德感。

聽說一月出書。到時大概又是那種滿足、虛榮、和減少愧疚所混合的五味雜陳吧。

5.
校慶,還是會遺憾,只好在網路上等大家的日記,然後等人po相簿。

上上禮拜某天早上出門,在一間劇場門口看見一台遊覽車,
一群人帶著大包小包下車,看來是晚上要演出的團體。

剎時間回憶洶湧而上,不分時序一股腦地,
整個就變成"我明年一定要去德國!"的衝動,甚至有些顫抖。
唉。

6.
許多在這邊認識的人突然就離開了,
只有在這種時候,才忽然比較清楚體會到,為什麼要珍惜。

緣分的英文應該怎麼說呢?

7.
12/24被找去高醫精神科演講,難道要在高雄過耶誕夜嗎...-__-

8.
又快回家了。每每在這種transition moment,清楚的感受甚麼是ambivalence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