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December 23, 2007

真情


對於指揮來說,在演出時保持熱情的心和冷靜的腦,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。
但是,要能夠同時達到這兩者,需要不斷的練習與深思、反覆的辨證與體驗。


於是在某次演出的某首曲目或某個片段,能夠進入一種無我的狀態。與音樂融合、卻不是去控制或主導音樂。開放自己,讓音樂完全進入。


倘若,在這無我的同時,卻又充滿豐沛的情緒,但將會是一個指揮夢寐以求的極致經驗。



我很幸運,在這富有特殊意義的一次嘉管,能夠體驗到這種極致經驗。謝謝嘉義熱情而有素養的愛樂聽眾、謝謝CKMB、謝謝CKAWE。對我來說,最幸福的不只是我感受到的極致經驗,還有你們的滿足、你們的爽感、以及你們對彼此與這團體的熱愛。我真真切切地希望,這些幸福與滿足可以不斷延續,在之後的每一年、每一屆。




一場動了真情的演出,對我而言,似乎總是種耗竭了所有精力之後的幸福、興奮與滿足。


2007年12月22日晚上,嘉義市中正公園,讓我幾近解離的幸福夜晚。謝謝。

Saturday, December 15, 2007

新生命階段的期許

熱情善良,溫柔敦厚。

Thursday, December 13, 2007

30, 31

站在交界,沒有慌張,有點遺憾,有些迷惘,不少快樂,很多幸福,滿懷感激。
而後,思考對自己的看法與期許。

沒有買禮物給自己,只點了杯檸檬菁茶,坐在大廟旁,抓著唯一的二十分鐘空檔,感受自己,思索未來。

我想,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,有意義的人,以及一個幸福的人。

完成自己的樣子,決定自己的位置。

Sunday, September 30, 2007

忙與亂

樂旗隊的生活,醫師的生活,模擬研究生的生活
都在磨練"時間管理",挫折忍受,壓力承受度

那麼"always in a hurry"算不算是走火入魔的一種?

誠然在這些生活中
會有充實的片刻、受到滋養的時刻
可是
曾幾何時已經少有靜靜坐著闔起眼聆聽馬勒流淚的時刻?
曾幾何時不再從閱讀中感受到心靈的平靜?
曾幾何時肩膀罕有放鬆的感覺?
曾幾何時我無法完全的投入當下?

常跟自己說、或是跟別人說
做A事情就不要想B
可是當每天生活至少有A到G的時候
我畢竟還是做不到

一年前臭狗就提醒過我,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獨處
只有自己和自己對話感受的時空

我還記得,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,常常會這樣對待自己
可是進了醫院之後,儘管我已經算是頗為離經叛道的醫師
卻還是逐漸的失去那個和自己獨處的自己了

Sunday, September 23, 2007

活著

"要這樣活:當作你好像在活第二次一樣, 好像你曾犯過你將犯的錯誤一樣。"

~~ Viktor E. Frankl

Thursday, September 20, 2007

第一門課

今天開始了這學期的第一門旁聽課
竟然有些怯生生的感覺,覺得自己身處在一群學生(還好是研究生)之中很奇怪
白袍穿久了真的會改變自我概念

而且第一堂課就要分組
我覺得有種怕別人會注意到自己的感覺
連看同學都不太敢看,變成社交畏懼了orz
可是又要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去跟老師報告說要旁聽
真的是很妙的感受哈哈

還好遇到和善的老師,很歡迎旁聽
然後同組的同學也很健談和善
也很積極(有位還說,"喔,所以你是來友情贊助的耶")

所以就要認真上這門課了
我以前的老師告訴我
旁聽一門課,就要參加所有的討論、完成所有的作業
這樣才是真正學到東西
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反思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門課是"實驗設計"
算是科學方法的實際演練

回顧我的學習生涯
高中覺得物理生物很有趣,對社會科學沒認識沒接觸
還覺得建青的論文真是難懂又不好看
糊裡糊塗的上了大學
大一因為勇氣可佳選了外文系的選修課,被文化研究和性別理論啟蒙
就一頭就栽進哲學、社會學、性別理論
然後到大三開始接觸人本
於是又栽進諮商和人本主義、存在主義
這一切全都讓自己呈現一種"反生物主義"的傾向
嚴格的說,是反對"生物化約論"
這同時也呈現在自己對醫學教育的批判上面
(或許那讓我成為某些同學眼中的"醫學人文"份子...orz)
雖然本科的東西都唸得不錯
但是坦白說,我沒有認真學習、甚至理解過自然科學的方法論,以及研究的精神
而只是使用它的結果,然後朝我覺得可以的臨床家邁進
(這也是大五以後的事情了)

直到進入了精神醫學領域
臨床經驗累積之後,疑問越來越多
回頭才發現原來生物科學/自然科學沒有那麼"可憎"
也或許我在排斥的是我心中的假想敵
但那不是自然科學的真諦

我研讀了科學哲學和方法論的批判
但沒有親身進去操作
便只流於空談

直到這兩年
才發現我當年最不喜歡的生物統計學和流行病學
其實對現在的我來說是重要的基礎(前者)或是建構我的perspective所必備(後者)
我前兩年一直排拒學習/害怕學不懂的腦造影
其實是進入我想要探尋領域的敲門磚
我曾經刻意忽略的遺傳學
是解開我想了解問題的鑰匙

生命真是太不可預料了orz

所以回過頭來看
走過的都會留下痕跡
要趁著自己還是充滿好奇心的時候,認真的學
而不要先入為主的排拒


帶著好奇而單純的心
當個熱忱的學生

Wednesday, August 22, 2007

對我而言很重要的文章

好幾年前,好友寫的一篇文章。那時把它放在黑傑克個版進板畫面。現在再看一遍,還是覺得影響深遠。放過來網誌這邊,送給自己,也送給需要的你。

"關於道德標準或者社會期待,倒不是應該特別關注的問題。我相信如果我已經平安地長成到這個年歲,只要不過於突發奇想,比如認為人應該完全擺脫衣物束縛與環境融為一體之類的,應該不會過於離經叛道或對社會造成危害。這個意思是,如果我認為賣糖炒栗子快樂,我就去賣糖炒栗子;如果我認為那超出我的能力範圍,而我想去圖書館看門,那麼我就努力取得與善本書為伍的資格。現在我們的確把「思考自己人生為何而來」這件事情無限延後,或者從不思考,只擔心別人的眼光。
老實說當你的人生快可以拍板定案時,那些你擔心他看法的人早就不知去向,只剩下你孤獨的靈魂和孤獨的肉體,你不需要為社會期待擔負不必要的責任。我認為這種現象起源於大家過度膨脹自我,老問自己「別人會怎麼想?」其實搞不好根本沒人理你,因為每個人都在孤獨地向死亡慢慢邁進,誰也沒空。"
~by concertino

Saturday, August 04, 2007

曲終


昨天彩排,第一次看到酒館的燈光、氛圍,有種心醉的感覺,一些慵懶、卻也一些悵然。October後的配樂,剎時讓心揪了起來,好悲傷。

然後是緩緩的木星行板。我們終於走到了今晚。

不順的、不夠好的、失誤的,或許有遺憾;但感動的、觸動的、深刻經歷過的,會記得一輩子。我想我們都會記得這間店、這個微醺的燈光、那條領巾、那群吵架的人、木星小星星和所有的旋律、以及最後一次盡情的全表演。

所以又有什麼需要遺憾的呢?

謝謝爸爸媽媽們永遠無私的奉獻,謝謝辛苦的所有工作人員,謝謝讓二十四屆得以維繫的高一學弟和中山學妹,謝謝所有回到大家庭付出奉獻的、親愛而偉大的學長們,謝謝戲劇系的強者們幫我們圓夢,謝謝咩、昭子、大頭、和para,把最好的全表演帶給大家。

謝謝二十四屆。你們教我看到了更多人的可能性。希望你們能夠一直快樂,然後帶著這份充實感繼續綻放你的多采生命。

最後,謝謝小傑。你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偉大不懈的生命。沒有你,沒有今天的二十四屆。我會永遠記得最後的那個擁抱,你的淚水,和我紅了的眼眶。

Sunday, July 08, 2007

誡之

今天NTUWB的演出,又趕又熱,人很容易浮躁起來,真是辛苦大家了。

我很不滿意我自己的表現。選了大的曲子,自己卻沒有下相應的工夫去磨,不應該。

誡之,不可再犯。

要踏實,要認真,要嚴以律己,要努力不懈。

Monday, May 14, 2007

Sweden/UK



[起飛]

旅行讓人深刻感受時間的衝擊。砰然地,時間被擠壓被延伸,而我就這樣從原來的時空中抽出,獨自奔往彼方。

其實也不過就是一顆星球的另一端而已。只是,人的心理距離往往比現實更加真實,直直體會心的懸盪、被拉扯、而後短短地被撫慰、直到能夠自我平復為止。

究竟是在空無一人之處、抑或是人潮洶湧的地方,才會感到孤獨?我曾獨自一整天待在蘇格蘭西北島嶼Isle of Skye的極北、在山道中整日默然(除了對著羊叫了兩聲咩咩之外)卻不感到真正的孤離,也曾在紐約時代廣場數以萬計的人潮中覺興奮歡欣而不寂寞,但這次不管是多忙碌的香港機場或法蘭克福機場,依舊是滿溢、隱隱然的悲傷,蔓延入裡。

陽光普照的早晨,從法蘭克福飛往哥德堡的機上,才想清悲傷和孤獨不僅來自當下,更源自過去、還溯及對未來的想像。六年前飛往美國那三個月別離的悲傷記憶被祧起,和當下(雖然只是短短的十二天)的離別還有任務在身的壓力混合作用,點燃了即將面對長期別離的巨大焦慮和感傷。無論這些想像有多麼的不理性(畢竟就算是地球的另一端,也是隨時可以聯絡到,而飛行也不過十二個小時而已,而且畢竟,只是三或四年的時間),但終究那還是最切膚的真實。


[哥德堡]

瑞典的第二大城。但其實是個可親可愛又美麗舒適的城鎮。瑞典人似乎愛極了陽光、樹木、草地、水、還有腳踏車。喔對了,還有滿街的育嬰車,由爸爸或是媽媽推著在下午出來散步,然後跟牽著大狗跑步的鄰人打招呼。來到瑞典,才充分體會到什麼是「生活品質」。那不是大都會匆忙的腳步和步調所能給予的。

這次參加的會議是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FPE 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)。三天滿滿的議程,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一些大師的演講(像Kathleen Merikangas、James Leckman、Brain Cooper等等),然後看到世界上其他學者正做些什麼。參加這種會議最大的收穫除了是把自己的成果和別人分享之外,最重要的是可以和世界同步,知道同一個領域的人在關心什麼做了什麼,所以有種充實的愉悅感。意外的收穫是認識了不少台灣的同行前輩,對我都很照顧(可能因為我是輩份最小的關係);還有熱情的英國教授來邀請我去他們學校參觀,有些受寵若驚。


我蠻喜歡這個城市(至少在這個季節)。舒服乾淨小巧,更深的體會是對生活的態度:某種程度的「慢活」精神,生活的品質更好,但瑞典又可曾因此而國力衰弱?



[斯德哥爾摩]

還是台灣的高鐵比較舒服。我頭被這邊的高鐵顛到快吐了……

畢竟是北歐的最大城,還是比哥德堡忙碌、也大了不少,車多人多房子也多。但是在哥德堡看到的東西一點也沒少:樹木、綠地、水、陽光、腳踏車,喔對了,還有育嬰車和大狗。


很多人說它是北方的威尼斯。我沒去過威尼斯,但是我想,如果說威尼斯是南方的斯德哥爾摩,其實應該也不為過。這個城市太美了:島嶼和海灣、許許多多的橋、性格相符卻多樣而協調的建築、好多的船舶。它就像是童話中公主王子們生活的城鎮一樣。

遇到了一個熱心的日本阿伯,告訴我他是個銀行家,在這裡住了三十五年。他說比起日本,他一定會選擇住在這裡;雖然稅很高(超過50%!)但是社會福利讓他對生活幾乎沒有擔心,食衣住行教育醫療政府都安排得極好。他說如果讓他再選一次,他還是會住在瑞典。

在這裡住的是青年旅館,想要回味一下以前自助旅行的感覺。第一天和六個法國(?)女生同一間(櫃檯跟我說是西班牙女生,可是她們明明就都說法文……)被吵到睡不著,不過我很溫和,也沒說什麼。第二天遇到的人,呃,算沒遇到,因為我們作息不同。第三天最好玩,先是跟兩個黃皮膚的人聊起來:一個是香港女生,到加拿大六年,剛唸完大學行李收一收也不參加畢業典禮了,就漫無目的地跑到歐洲和非洲亂晃;另一個是父母是台灣人的ABC,Stanford五年念完大學和碩士(嚴格講是四年半,因為他課很快修完,就省了三個多月出來自助旅行),出來背著背包旅行三個多月,路途從歐洲到俄國再到中國,回去以後就要到Microsoft上班了。後來又有兩個美國大學生,還有一個荷蘭學生(應該是研究生?來參加國際工商心理學會議的)加入。一群人天南地北的聊了一個多小時,非常愉快。Grand Tour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,我真的深深這樣相信著(這就會讓我想到我開明的父母,讓我在二十出頭就進行了我的Grand Tour,在台灣的家庭來說算是很不容易的了;我仍深刻體會到那次經驗至今對我的影響)。

兩天半,就是走著走著。這是我旅行的風格,我不喜歡只去看些景點什麼的,我喜歡城市的街道、房屋、商店、人們的交談作息、生活的風格、陽光風還有樹木和草的味道。對我而言,旅行是漫步,呼吸城市的氣味,探觸它的脈搏。



[劍橋]


我想我應該是老了。九年前來到劍橋和倫敦,我喜歡後者甚於前者:劍橋雖美雖悠閒但太無趣、倫敦雖嘈雜但豐富具生命力。然而此次到訪,卻是喜歡前者遠甚於後者。我想我還是很想要再次享受單純而平實的學生生活。反正想玩的時候再跑去倫敦就可以了,僅僅一小時火車車程而已。

這是第三次到訪劍橋和倫敦,幾乎是個回憶和懷舊之旅。九年前和三個好友背著背包從倫敦進入英倫,除倫敦外第一個到訪的城鎮就是劍橋。這次剛踏進市中心,彼時旅館大門面對的大草坪景致湧入眼底,回憶便滿溢而出。人的回憶真是最美的瑰寶,許多以為早已遺忘之處,此時卻細緻地汩汩流出。就連旅店的英式早餐,都讓三年前和廿一屆同行的回憶一股湧上。

面談順利。所以一切就繼續下去了。挑戰才剛要開始。

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的氣味。我喜歡可以騎腳踏車漫遊的城市,呵呵。


[倫敦]


機緣嗎?下榻的旅館地鐵站就同初次造訪時一般。雖然前兩次停留分別只有七天和一天,但是還是很熟門熟路。內隱記憶真是驚人。

倫敦對現在的我還是太擁擠了些。但是儘管生活及交通並不舒服(我發現我的確可以自在的當個在地鐵站內快速穿梭的倫敦人,但是卻並不頂喜歡如此),它卻仍是個擁有驚人文化資源的都市。兩個晚上各看了一齣音樂劇(Billy Elliot)和戲劇(Equus),只能說,各五十多磅的價格打從心底覺得花得值得;觸心、驚異、感動、敬佩。兩場讓全場觀眾在終場時起立鼓掌的表演,完全就是性靈的豐富享受。這是倫敦此行最大的收穫。

Leicester Square街頭夜景,此行最後的一夜。豐富卻孤獨。


[抵達]

旅行的終點是家。

短短十二天,回來竟是有些不習慣,卻又很快的習慣了。我其實希望不要那麼快習慣,否則便失去了某些旅行的意義。

於是回憶旅途成了重要、甜蜜、卻又有些難受的功課。然而或許可以從這裡由其他的角度,看見不同的人生旅途。

那麼,下一步是旅行、還是回家呢?

Wednesday, May 02, 2007

Now at Hong Kong

Hi there,

I am currently at the Hong Kong Airport. What a huge airport! (with totally 80 gates)
Gonna take a 12-hour flight to Frankfurt. Hope everything gets fine!!

遠行

今晚就要飛往瑞典了。有些忙亂地把工作完成,行李整理好,總算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,跟自己說今天晚點睡吧,就當作是調時差。

這次遠行時間一點都不長,短短十一天,但心裡的感覺卻是慌張和一些不捨,很奇怪的感覺。並不是第一次出遠門,也不是第一次自己出遠門,忽然之間覺得這種慌張有點丟臉,哈哈。

仔細想了想,或許有好幾個原因。對家人愛人的離別擔憂被過分放大了,不放心他們不放心自己;要去做一些以前沒做過未知的事(這似乎是我最大的性格弱點所在:只做有把握的事情,不敢嘗試新的挑戰;但偏偏只要試過,好像又會很享受而不怕了,哈哈);還有,其實離上次自己一個人出國,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了。

剛整理東西的時候,為了找倫敦的資料,翻到了八年多前幾個同學到英國自助旅行兩個月的資料夾。翻著翻,有種豪情湧上的感覺。其實會很好玩的,呵呵。

那麼就先這樣了。旅途中有些什麼體驗,會寫上來的。

今年的管協盃

很特別的回憶,很驚佩於學弟們的努力,很喜歡演出,很滿足。
沒有太多時間多寫,就把結束後那天放在學弟們的blog上的文章轉過來好了。

The Bringer of Jollity
雖然可惜或是遺憾,但其實再深切想想,實在沒什麼好遺憾的--以整個生命的觀點來看。真正永恆的是什麼呢?是那些被感動的心靈:聽眾的、學長們的、你們自己的;是那些努力所刻畫出的痕跡:驚人的進步曲線、腦中縈繞不去的旋律和節奏、還有樂器上的汗漬、譜上的記號;是演出時大家凝聚的氣勢、是演完後你的呼喊你的感動;是淚水、是汗水、是你的在乎。第二名其實是個很好很好的名次,不是嗎?它告訴我們,我們已經很好,但是仍然有進步的空間,可以繼續努力。第二名同時帶來希望和肯定,我們應該要喜歡它才是。而最重要的是,24屆已經是一個不一樣的24屆了。你們塑造了屬於你們自己的傳奇,它很獨特、很驚人、足以長留青史。從今天開始,以後的CKMB學弟,亦將傳頌24屆締造的驚人成就,如同你們曾經仰望學長一般。我很佩服大家的努力、毅力、決心、還有衝勁。帶著這些,我相信你面對未來的挑戰,亦將無所畏懼。這才是比賽的真諦和目的。很榮幸和大家一起走這段路。I am very proud of you.

Sunday, March 11, 2007

樂聚

Encore的時候,ppo站在台上指揮,我坐在右側台。有一度望向右邊,瑞辰、柏方、和昶智三個人的側臉,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和神情,專注望向同一個方向。

那一刻,耳邊響著撼動全場的激昂樂聲,眼眶微溼。

這才發現,或許隱隱然地,六年來等著的就是這一刻。當年我們有緣相聚,而今各自開花茁壯,一派精采。


演完幾近虛脫,累積的疲累一股腦湧上,但身體卻充斥高昂的意志,昂然。我很慶幸在舞台上的自己沒有麻痺,仍然可以感受到大家的能量,交融共生。

謝謝昶智、柏方、瑞辰、毓辰、還有小謙,你們讓我學習到很多,也感動很多。謝謝宗宗憲瑋還有幹部們,讓音樂無後顧之憂;特別是憲瑋的節目單,經典作品。謝謝場務學弟,希望你們喜歡這個晚上。謝謝所有團員,謝謝你們容忍接納我的脾氣還有好高騖遠,謝謝你們的努力和毅力。

謝謝所有人,很榮幸和大家相聚。在同心一意的這個夜晚,片刻即是永恆。

Friday, February 23, 2007

Experientialism

(大概是感冒了,全身無力畏寒又沒胃口......Orz。只好簡要的寫了。)

極限狀況下,本性和最大的特色或弱點都會突顯出來。這兩天滿滿的集訓,加上還在趕的reading和報告,過年沒幾天又讓自己進入極限狀況。

團練反應我自身最大的問題。Full of emotion, but lack of adequate expression。講的越多,其實正表示自己體驗/協助團員體驗的能力越不足;而這正是我自身一直以來的特徵/問題/優勢/缺點。連心理治療裡也是這般特色。當問題不僅靠理性和控制,而須靠體驗而處理時,問題就會持續。

所以我的功課是,to experience more, to speak less。

Sunday, February 18, 2007

分享一下

網路上亂逛,發現這一些錄音還放在網路上下載。我常覺得大學生管樂團的熱情相當恐怖,音樂技巧的確有許多加強空間,但是音樂中的熱切卻是讓人深深感動。或許這就是某種青春之所以讓人著迷的地方。

http://club.ntu.edu.tw/~club20013/Chinese/download.htm

這裡放的不是台大管樂團所有的經典錄音,但是幾個重要的歷史記錄都在這裡了。

第一首的亞美尼亞舞曲,是目前管樂界中非常傑出的指揮家張穎中學長,當年率領台大開創省賽四連霸的第一年演出。當年學長台大大四,對上之前已經在省賽稱霸多年的師大,據說就是這年以亞美尼亞舞曲硬碰硬擊敗師大之後,讓師大從此退出音樂比賽(這是傳下來的某個八卦,大家不要太放在心上:P)。此外,第一個舞曲中的Sax soloist,正是當年台大Sax四匹狼之一,目前的立委吳志揚大學長。呵呵,很歷史吧。

據說已經變成某種比賽傳奇的山祭舞錄音也放在這裡。那年是我第二年指揮,迄今這還是我所有演出中,最滿意的少數幾首之一。演出的人員留在管樂界的似乎已經不多了。Euphonium soloist是我的好友林崇勳,目前已經快從 UC Berkeley拿到電機博士了,還是每天吹樂器吹團;Clarinet soloist是高承胤,目前已經是國內年輕一代的豎笛演奏家;英國管是我的好伙伴范家銘,目前應該也還算在管樂界中打滾(:P);其他像是Sax的郁婷、Flute的欣恩都已經在美國唸音樂演奏了,少數還在吹團的大概就是姿佑家玲等等。現在想起來,那次比賽經驗真是難以忘懷。盡情演奏,感動整場聽眾;現在回來聽錄音,到慢板高潮還是會全身發麻。這群人真是了不起;不只是超高分或評審鼓掌這些而已,而是在漫長的練習過程中,超越每個人、以及這個樂團本原本極限的過程與經驗,那創造了屬於青春的藝術演出的極大價值。

這些錄音橫跨十年以上,但是聲音及氣質卻如此類似,真是有趣。其實我自己很懷念這樣的音樂氣氛,不知道現在的音樂比賽裡,準備的氣氛還是不是這樣?如果是的話,那真是很棒的事情。

很希望校友團也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。:)

Saturday, February 17, 2007

新年

從昨晚開始,把積了一年未清的房間細細整理了一次,直到除夕的傍晚才弄好。丟了不少東西,比起往年,今年更捨得了許多。不遲疑,不多留戀。

曾經覺得這三四年的生活已進入一種常軌,甚而有失去新鮮感或熱情的跡象,但細細想來,內在的改變未曾停滯,到了過去這一年,逐漸浮出。

走向三十的一年,表面平實規律,回頭想來卻是意義非凡。生命中的五條主要軸線,竟然都各自邁進一個里程碑。家庭中,逐漸習於成為一家之主、做決策的人,也逐漸讓自己接受家人的生老病死,以及自己的。感情與關係裡,對「生活在一起」的體認更為深刻,而不過於依靠迷戀與熱情維持關係,也幸運地進入穩定長久的伴侶關係。事業與生涯上,一連串的機緣,終於在把自己推往世界的同時,逐漸看見自己對世界的著力點以及疑問之所在,而終於確定了暫時離開台灣的時間。樂團還有青少年的生活裡,練習在保持投入的同時試著放手。而內在的探索,經過好書的幫助,突破了部份的存在疑問。種種改變,在世間的修練裡發生。捨,得。

修練紛至沓來。下一步的主要議題,應當是處理自身對於未來發展的急切感,以及處理做事不夠即時踏實的問題。毅力永嫌不足,自以為心態總是絆腳。

探究大問題,做重要議題,勿落入常規思考,需磨練毅力與持續力。

新年新希望。也願我愛與愛我的人,都平安健康、順心愉悅。

Saturday, January 06, 2007

Goodbye in advance

今天是期末分享,很自然的在結尾時,預先說了關於離別的話。雖然其實還有段時間,但是當以往只是隱隱然放在心上卻沒仔細思量面對的事情,在今天卻自然地說出口的時候,我想心境的確已有些不同了。

生命如流水,不舍晝夜;但縱然水流,流水恆留。這些話閃上心頭,或許不失為一種豁達?

預先的別離或許還是自我治療的意義居多,自語所致的豁達也可稱為一種催眠。畢竟我已經太習慣往建中同樣的路途,太瞭然於團練室的每一個角落;太珍惜而不習慣離開,太喜愛而不願走遠。但流水既恆留,也必然恆流。生命的本質就是如此,必須低頭,微笑以對。

最後的一年多,要懂得愛、獨立、與珍惜。今天聽到最觸心的一句話是:"我想我會很想念你們。"其實,我一直都很想念你們,所有的你們。